《禮器碑》被譽為“漢隸第一”的經典之作,與東晉書法傢王羲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。首先,《禮器碑》是東漢永壽二年(156年)的漢隸名篇,被譽為“漢隸第一”。這件作品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精湛的書法技藝,成為瞭隸書作品中的翹楚。它的文字結體采用“中宮收緊,四周開張”的方式,形成瞭獨特的海膽狀結構,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。
-
-
《梁環墓志》,隋大業六年(610)十一月二十九日。民國七年(1918)河南洛陽高溝村北陵出土,曾歸吳鼎晶。二十四行,行二十五字,正書。拓片長50.5厘米,寬49厘米。
-
🌿 歷史悠久,傳承千年,鐘紹京作為鐘繇的第十七世孫,將傢學與“二王”、虞世南、歐陽詢、褚遂良諸人融為一體,形成瞭獨特的楷書風格。✨ 《靈飛經四十三行》更是他的巔峰之作,細膩的筆法、豐富的結體,都讓人陶醉其中。每一筆都仿佛在訴說著鐘紹京的心聲,每一個字都仿佛在跳動著他的靈魂。✨✨ 波磔舒展,用筆方圓兼備,結字舒展、四面開張,以橫取勢。細潤妍美,鋒芒自然外露,絞轉、調鋒頗為靈巧。結體嚴謹,欹側中營造險奇,明顯帶有歐褚之風。💎 這部作品曾歸董其昌所有,董曾將它抵押給陳瓛。但陳瓛對它珍愛有加,後來董贖回此作時,陳瓛竟私自剪下瞭43行據為己有。後來,董其昌贖回的版本丟失,這43行成瞭《靈飛經》僅存於世的版本,人稱“靈飛四十三行”。
-
纪念 诗书之间重看一代大家2023年是沈尹默诞辰140周年,为纪念这位书法大家, 《中国书法》杂志评选出了“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”,其中包括吴昌硕、齐白石、康有为、林散之等众所周知的名字。然而,其中有一位被启功誉为“中国书坛最后的‘泰斗’”,他就是沈尹默。沈尹默,字秋明,号君墨、鬼谷子,出生于1883年的陕西汉阴。他曾任北京大学、辅仁大学教授和北平大学校长。沈尹默才华横溢,他的诗词文章和书法受到了蔡元培、鲁迅等人的赞赏。由于他的祖籍是浙江,人们称他为“南沈”,与于右任一起被称为“南沈北于”。
-
30多年前欧阳中石头、林散之、沈鹏、启功、赵朴初、范曾等书法大师们为八十年代人民日报海外版副刊刊头题字。神州
-
靜夜思
-
这幅行书作品展现了赵之谦的独特风格,他的书法融合了真、草、隶、篆的特点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。悲痛万分的赵之谦从此更号“悲庵”,并刻下多方悼亡印:“三十四岁家破人亡乃号悲庵”“我欲伤悲不得已”“如今是云散雪消花残月阙”“苟全性命”等,且誓言终身不再续娶。
-
古人描述雪天的书法作品 黄庭坚《雪寒帖》又名《致明致步少府同年尺牍》、《明叔少府》,行书,纸本,信札一通。纵28.8厘米、横17.5厘米,凡6行,61字,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释文: 庭堅頓首,承見諭,早嘗過此,延佇甚久,何以不至耶。雪寒, 安勝否?大軸今送,然勿多示人,或不解此意亦來索,匠石斫鼻則坐 困矣。黄庭坚《雪寒帖》(又称《致明叔同年尺牍》) 纸本行书 28.8×17.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-
王羲之(303年—361年,一作321年—379年),字逸少,汉族,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,有“书圣”之称。祖籍琅琊(今属山东临沂),后迁会稽山阴(今浙江绍兴),晚年隐居剡县金庭。《快雪时晴帖》为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,是一封信札,以行书写成,纸本墨迹。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。此帖纵23厘米,横14.8厘米,4行,28字,堪称是旷世奇作,在唐代就已经是国宝级珍品,相传唐太宗设法从民间赚进御府,旋又殉葬昭陵,现已无法寻得真迹,现存此帖为唐代双钩填廓法临本,亦是无价之宝,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
-
草书符号是约定俗成的一种替代草书偏旁或整个字的简单符号,是草书特有的与该字正体文字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简单写法。结构:草书的结构没有具体的法则,在于灵活多变,“草书符号”是个现代词,其实就是构成草书字形的那些点画。这个资料来自百度文库,版权属于相关法定权利人。资料有些残缺,个别地方不甚准确,但动了一番脑筋,采用的字体也很漂亮.
- ‹‹ ‹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› ›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