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传世的书法范本中,行书、草书的墨迹很多,比如晋代“二王”的行书以及唐宋时期名家的行书、草书墨迹等,无疑都是学习行书、草书的极好选择。但是楷书、篆书、隶书几乎以碑为主,楷书的最佳范本——唐楷也几乎存于碑中。墨迹是书写者亲笔书写的原作。用笔的起止、提按的转换、线条的枯润以及笔势呼应,书法面貌和神髓俱在,易于为后人领悟体会,化古出新。而碑帖则需要刻手与拓手的加工,每个加工过程无疑会与原作产生差距,即使刻者能领会书者精神,毕竟与原作神髓相去已远。再加上风化损坏,更加大了后人领悟原作精神的距离。启功曾言:“晋唐法帖,转折失于钩摹;南北名碑,面目成于斧凿。临池之士,苟不甘为枣石毡蜡所愚,则舍古人墨迹,无从参究笔诀。其确出唐人之手,好事家不视为难得之货者,惟写经残字耳。……晴窗之下,日临一本,可蝉蜕而登仙。人弃我取,尤胜据舷。信千秋之真赏,不在金题玉躞;濡毫跋尾,殆自忘其媸妍也。”因此注重以墨迹为范本,参究书法用笔之道,同时把出土墓志、唐人的摹本和后世的刻帖一步一步地相互比较和印证探讨,究其得失,有助于还原唐人书法的真实面貌。
-
-
从晋代到唐末,五百年的书法史上,书法人才代不乏人。据上文统计,墨迹书手与墓志书手总数即有上千石,这些数字仅仅是不完全统计,从事此种行业的人员又何止千百。书手其人默默无闻,其书却蔚为可观。正如叶昌炽所言:“书学至唐极盛,工书而湮没不称者,尚不知凡几,况煊赫到今,其必无滥竽可知矣。”虽然他们与精英书家的历史影响和文化定位完全不同,但当我们面对众多书手完成的书迹作品时,亦会发现他们与名家不同的书法史意义。书手们留下了大量的文献典籍、宗教经文的手抄本,其中很多书作是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,尤以小楷书为最。即使是经过书手抄写再刊刻后的印本,也是每一印本有每一印本的风格,这与书法上讲究的风格相当吻合。
-
“写经体”受业已流行的成熟楷书影响而渐入程式,至唐则更加法度化,用笔有板有眼,讲究提按顿挫,如南京博物馆藏《佛说大乐善巧方便经》残卷所用的为地道的熟练的楷书,完全脱去了隶意,与前朝写经字形扁方而横向取势的楷法大异其趣。学者就其卷末题记以及书写特点考知,此经写于唐初高宗朝或其以前,与现藏法国的P.3791号经卷为同一写卷。其笔法细腻精到、一波三折,运笔稳健徐缓、舒展劲拔,结构匀停,章法严整,通篇法度森严,字里行间充盈着庄重静谧之气,表现为唐代通行的抄经体式。
-
”现场“墨海龙蛇——刘海粟书法作品大展”现场展出的刘海粟书法
-
俞和《临张养浩书忠祐庙碑册》纸本 册页 墨书 31.3x19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俞和(活动于一三四一-一三六八年),号紫芝老人,杭州人。广临晋唐诸帖,工夫极深,尝见赵孟笔法,行草和赵作可以乱真,后人常以其字冒为赵书。「忠佑庙碑」为元御史中丞张养浩书写,立于杭州,庙中供祀隋时郡人陈杲仁及南唐将军柴克弘。俞和临写此碑,可看出欧阳询对元代楷书的影响,俞写欧体,乍看神似,只是欧字笔力险峻,俞字却清秀冲和,不再有北碑森严的气息。
-
廖伟夫 书法《小窗幽记册》作品欣赏
-
朝江书法作品
-
你要的湘博盖章攻略来啦!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行书横幅“刚正翔实”吧~此横批是曾国藩送给彭玉麟的书法作品。款识“迁史书详实作翔实,雪仁弟以刚直名于时,而治事殊极精详,书此诒之,国藩识”。下钤“曾国藩印”白文印,“生”朱文印。展出地点:湘博二楼“湖南人——三湘历史文化陈列”盖章地点:湘博负一楼文创店
-
带一的字,含一旁的字部首:一(以下笔画不含部首)规范字,指已列入中国国务院公布的 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(国发〔2013〕23号)中的汉字,绝大多数是简体字。 少部分汉字因目前还没有电子版的简体字,暂以其繁体字列示。 繁体字,指汉字简化前的原形字,包括异体字。目前主要在中国台湾、香港使用。 淘汰字,指除以上两项以外的汉字,包括了部分韩国、日本汉字,在简体中文环境中已不再使用,属于淘汰汉字。
- ‹‹ ‹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› ››